October 12, 2009
谈谈Obama(三)(2008-12-11)
历史远远不是上面谈的那样简单,没办法,只能简单梳理一下,小小调侃一下,在下才疏学浅,再谈下去,就露馅了。
回到初始话题,让我相对公允的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评论。
问题一,为什么工作职位减少、薪水增加困难?
答:技术进步、产业外移。
技术的快速进步,科技在淘汰(替代)人力是现在社会的大趋势,一言以蔽之,原来在美国存在的简单劳动不值钱了。航运、通讯的进步让全球化正在逐步变成越来越现实,美国建国时的高科技产业之一纺织业、制衣业等人力密集型行业正一步一步的转移到日本然后是东南亚和中国。这些行业的职位大幅度的减少,美国这些行业的薪水在全球化的竞争下根本无法得到提升。这也就回答了减少的工作职位去那里了,谁在和我们竞争这样的职位的问题,去美国以外的国家了,原来是日本、欧洲,现在是东南亚、中国以及南美、南非等等;全世界的普通体力劳动者在竞争这样的职位,显而易见,美国的薪水过高,缺乏竞争力。
问题二,为什么美国企业、国家的竞争力下降?
答:因为没有必要在核心技术上面大规模投资。
这个结论听起来很耸人听闻,让我们分析下。关键词是核心技术以及大规模。美国不计成本大规模在核心技术上面投资是什么时候?是上面提到的美国最强大的时候,是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其后的30年(1945~1975)。想想现在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技术、Internet技术都是在那个时代发韧的,再看看美国人是什么登上月球的,那是1969年,直到1972年,后来…为什么是那个时代?因为当时美国有钱,敢烧,所谓财大气粗;有苏联在和美国竞争,不得不烧。
经济学告诉我们,钱是有限的,投入到大炮上面的多了,投入到面包上面就少了。欧洲、日本就是在这个时代大大占了一把美国的便宜,美国的钱大量的投入到和苏联的军事竞赛中间,发展高科技武器和航空航天产业,而同时欧洲、日本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民生产业并一步一步地进行产业升级,一步一步蚕食原来属于美国人的市场、地盘。美国人知道但是也挺无奈的,因为“带头大哥”不是那么好做的,“带头大哥”不仅仅意味作权利和地位,同时“带头大哥”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否则,小弟们就会咿咿呀呀的有意见。为什么里根总统上台,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普通民众厌倦了承担“带头大哥”所付出的代价,“带头大哥”在国际上的风光许许多多小百姓是感受不到的,而代价却是的的确确需要付出的。从1971年12月《史密森协定》(Smithsonian Agreement)逐渐取代布雷顿森林协定开始,老美就在考虑如何用最少的代价搞苏联,有点玩不起了。
在此拓开一笔,许许多多希望中国成为“带头大哥”的同志们,我也一样希望,但是我想问的是同志们,你们愿意为成为“带头大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1972年中美建交后,美国在整个战略态势上面,完全压倒苏联。接下来,就是一个痛苦的熬的过程,比什么?不是比谁拳头硬,而是比谁身子骨能抗,比谁少犯错误。在这个熬的过程中,一方面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现在看来是个大昏招,另一个方面我们终于迎来“改革开放”,小平同志访美,其后中国1979年所谓“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是“投名状”,没说的,在“抗苏统一战线”中间多了中国这样一个大块头,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很高兴,当然还不是兄弟,是友军。既然是友军,那么无论如何,要有利益,我们的“改革开放”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要好处,要技术、要市场、要3来1补,一句话我们要分一杯羹,好听的话,叫融入国际大家庭。上面的描述,并没有十分清楚地描述这个中间复杂的利益博弈,仅仅是个非常简略的大概。
朋友们多了,美国的压力就相对小了,美国就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进行内部、外部的调整,也就有能力和苏联之间进行“持久战”。熬啊熬,终于熬到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长长舒了一口气,基本上天下有比较太平的日子过了。那么接下来什么是所有美国人的最重点,赚钱,把原来失去的钱赚回来,而不是在核心技术上面进行大规模投资,时代变了,Times have Chang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