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2, 2009
谈谈Obama(四)(2008-12-11 )
是的,时代变了,少年时挺喜欢Times have Changed 因为那意味着希望,也挺Cool,现在慢慢才明白,没有那么浪漫,那是一个残酷的淘汰赛。未来在前方,迷迷糊糊的,即使看清的人也不容易顺利渡过,体弱人都会死在渡河的中间,更多的人被迫进行选择,而往往选错路。
Times have Changed,环境改变了,生物也将被迫地进行改变。之所以在《谈谈Obama》这个题目中间,去谈论历史,去谈论国际关系,去谈论许许多多看似不相关的事情,因为Change改变的是我们无力参与的,却不得不去被动适应的,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必须选择。在Internet泡沫时,Cisco发出令人震撼的声音Are you Ready? 相信对于今天的Change,谁能够说 I am Ready! 我们还都不清楚Change是什么?将要改变什么?我们还没有Ready。
问题一和问题二是有联系的,联系很大程度是通过贸易全球化联系在一起的。美国人想赚钱,而且想赚快钱,要把原来的损失夺回来。而实实在在的在许多产品和行业,欧洲、日本货比美国货性价比更高,而且更加切近老百姓的生活实际,他们没有表现出自己的傲慢。这个时候,美国精英提出了Total Solution(全套的解决方案),发展高科技产业,以计算机、Internet为代表的IT 产业,以分拆ATT来发展通讯产业等等;发展现代金融行业,确保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些都挺好,也做到了不少,但是原来的产业例如汽车制造业咋办?不能够用纸糊一个外壳啊!
这些产业如何赚钱?套利,伟大的劳动力套利,更加自白的说就是将工厂迁移到欠发达地区,利用当地便宜的人力资源成本、自然资源成本进行生产。想想看,不用在技术上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就是减少了成本,如果产品的售价不变,凭空就多赚钱了,而且不用承担技术开发的投资和风险。如果你是美国老板,你会如何选择?如果你是美国公司CEO,看到你的竞争对手在进行这样的操作,它的财务报告比你好,你会如何选择?这样的套利一直在进行,不是从1991年才开始的,但通过贸易的全球化,通过WTO,从1945年到今天,超过60年的伟大套利最多、最深入发生在什么地方?中国!在1994年RMB进行深度贬值后,中国大陆成为进行这样伟大套利的天堂,美国人愿意进行这样的套利投资,我们积极欢迎;同样的1994年税改后,各省市县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有相当高的自觉性配合美国人的套利,各省市县政府之间的竞争,让这样的套利变得让美国人无法拒绝,让欧洲人、日本人纷纷加入进来,在美国形成了庞大的套利利益集团;尤其在1994年墨西哥金融风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原来的套利地区不够稳定,越来越多的套利进入中国大陆。尤其在2001年911事件后,中国积极和美国靠拢,谈了10多年的WTO进入了,美国国会不再年年提中国的人权法案,克林顿总统也不用年年否决了。
美苏争霸的结束让大规模的国家级别的高科技投资减少,伟大的套利让企业不需要为未来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而盈利。贸易的全球化让美国人更加相信自由贸易,而缺乏全球监管的金融市场更是冒险家的乐园。信心,美国人的信心更加膨胀起来。
IT、通讯产业的发展,金融行业的创新,传统产业的套利让在这些行业中间的从业人员收入逐步的提高,他们是获得利益的群体,而谁在这个过程中间失去了自己的利益呢?谁失去的利益最大呢?传统行业缩小了技术开发的规模,那些从事传统行业的技术人员的职位会减少,竞争加剧让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的薪水变化难以得到提升,而越来越多的海外研发中心的建立让他们的薪水还有下降的趋势;同样的危机在2000年IT泡沫出现后,IT、通讯行业面临竞争的压力和成本的压力。
IT、通讯技术的进步,让上面提到的伟大套利进入得更加深入和广泛,Outsource(外包)越来越多,BPO(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e)也越来越多。外包从呼叫中心(Call Center)逐步蔓延到金融和财务技术支持、营运流程外包和软件外包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印度获得了相当大的收益,看看班加罗尔的呼叫中心,信息处理中心;看看印度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Infosys在2006年雇佣的员工数吧,52000人!伟大的套利啊,它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它让美国资本的全球化,资本对于劳动力在谈判中具有越来越强大的话语权。不可否认这样的外包、套利对于世界的进步意义,但是对于那些受到套利游戏威胁的人而言,这的确不是一个好消息,今天的套利从蓝领阶层迅速扩展到普通的白领阶层,他们都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主力,这就是前面提到美国社会“M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套利逐步扩大到90年代初美国精英们Total Solution中希望的IT、通讯产业,他们发现技术外溢必然出现,传统行业曾经面临的竞争压力、生存压力同样今天出现在高科技行业。
如何保住自己的工作岗位?成为普通美国人面临的现实最大的压力;如何在美国本土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如何保障美国的竞争优势?如果弱化原来的高科技产业,谁将成为下一个?它能够承担这样的重担吗?成为美国精英们面临的压力。911后战争让美国人暂时转移了视线,阿富汗开打了,伊拉克开打了,热点转移了,但是原有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战略收缩成为美国人的必然选择,无论是Obama还是McCain当选都必须要实行的策略。McCain当选,连任的可能性比较小,收缩会慢一点;Obama当选,别忘了,他今年才47岁,希望连任基本是100%,那么他会做点什么?
喔,我们还没有谈到在这场伟大套利的过程中,谁是最大的利益损害人群?是那些失掉工作的人,而又没有太多再就业能力的人群,他们的发展权被永久的剥夺了。我们见过这样的人群吗?他们实际并不陌生,还记得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的国企下岗潮吧,国企职工原有5000万人,根据政府的统计,从1998~2005年,裁员累加已近3000万,7年时间裁掉十分之六的人员(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车伟谈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这10年间我们看到太多太多这样的人群,听到太多太多辛酸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