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2, 2009

谈谈Obama(二)(2008-12-11 )


在谈到观点前,我们先回顾历史,希望从历史的轨迹中,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的接近答案。

美国最强大是什么时候?是从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其后的30年(1945~1975)。那是属于George Bush(老布什)的一代人,他们从战争胜利的喜悦中回到家乡,开始生儿育女,美国国家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美国货通行全球,美元成为世界货币…风头之劲,一时无两。当时的美国是世界的生产中心、消费中心、科技中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啊,那是第三次布匿战争胜利后的罗马帝国,那是“贞观之治”的唐帝国,那是“美国梦”全面实现的时代。在为吴王夫差一片欢呼声中,越王勾践在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样的比喻并不十分恰当,但危机与竞争同时也潜伏在这个繁荣与富强之中。

欧洲慢慢开始恢复,日本慢慢开始崛起。

Step 1-从低端产品(劳动密集型)开始,比如纺织业,想想巴非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的最初业务,就是纺织业,因为后来无法和欧洲、日本的公司竞争才被巴非特收购作为投资工具的。

Step 2-进入中端产品(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型),比如汽车工业、造船工业。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日本在中端产品行业的竞争实力并不太弱于美国,想想德国的Benz汽车和日本的航空母舰。不过二战后民生凋敝,资本匮乏,武备受到美国严格的管制,只有在出口积累到足够的资本后中端产品迅速发展,并大量出口到美国。

Step 3-向中高端产品(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迈进,比如半导体工业,想想今天的CPU霸主Intel,当年就是在日本NEC等公司的竞争下,壮士断腕、孤注一掷的进入CPU行业的。

欧洲和日本产品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主要是价格,然后逐步过渡到质量…美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大量的赤字,导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瓦解,出现Phase II,欧洲、日本的话语权逐步加强。

今天我们看新闻底特律的汽车3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变成2巨头(通用和克莱斯勒合并)而福特标价60亿美元出售沃尔沃。底特律的工人由原来的“工人贵族”变成了“失落的一代”,在伟大的福特先生创造的福特制的荫蔽下度过的光辉岁月一去不复返。而这个种子在30多年前已经种下,那就是欧洲、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美国传统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全球挑战。拓开一笔,老美苦苦熬了30多年也是非常不容易滴,我们要说,美国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美国人傻吗?美国人不知道欧洲、日本的这些动作吗?美国人没有应对吗?

不是滴,老美一点都不傻,欧洲、日本的这些经济动作,美国人基本都清楚,但是为什么老美没有大动作呢?毛太祖曾经说过,同志们,我们要在纷繁的事务中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邓世宗也曾经说过,同志们,在关系党、关系国家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中,要坚定不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精辟啊!黄建翔同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欧洲、日本充分的理解这样的矛盾,让老美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老美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看待问题的时候,他们采用毛太祖和邓世宗的观点,主要矛盾是什么,那就是和苏联为首的不同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那就是“冷战”;能不能和美国保持一致,是关系到“投名状”能否被接受的问题,是站队的问题,这个就是大是大非的问题。看到弟兄们纷纷表态,个个一付侠肝义胆的样子,美国这个“带头大哥”也就默许了弟兄们在后面的各种小动作,只要不太过分,也就算了。而且这些小兄弟也还不错,在各个方面(核心制度、主要理念、国民收入…)逐步向大哥看齐,以大哥为榜样,大哥的虚荣心也小小的满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