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2, 2009

谈谈Obama(续二)(2008-12-28)

题外话4:筹码开出来了吗?

美国当地时间12月2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6:0的投票结果,批准了美国商务部对产自中国的环状焊接钢管征收最多40.05%的反补贴税,以抵消中国政府对本国钢管制造行业的补贴。这一投票结果,为美国商务部发布其反补贴税课征命令扫清了障碍。(资料来源:东方网)

所谓反补贴税是指对直接或间接接受出口津贴或补贴的外国商品低于正常价格进口时所征收的一种特别税。世贸组织的《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授权每一个缔约国一旦发现出口国存在出口补贴时即可征收反补贴税,目的在于增加进口商品成本,以抵消其所享受的贴补额,使进口国家的相同商品能与其在市场上公平竞争。(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按照这个定义,出口退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出口津贴”,可以采取征收反补贴税来保护公平竞争。出口退税变相的压低RMB的汇率,而反补贴税则变相的提高了RMB的汇率。

那么这个40%是要求RMB升值的预期和筹码吗?

如果是,那么美元和RMB之间的汇率从1:6.8 变为1:4,外贸企业能够承受吗?继续保留出口退税,汇率是1:5,能够生存下来吗?南南合作,向南美、非洲等市场出口可以救急吗?中长期可以依靠吗?

同时我们看到的一个事实是: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已升值了约20%,同期人民币因通货膨胀对内贬值也约20%,从外贸企业的购买力损失来看,相当于人民币币值已大幅修正了36%以上。

不可避免的大量的中小企业看到这样的现实,考虑到未来的预期,如果采取关门大吉的应对办法,那么释放出来的劳动人口出路在哪里呢?这些资本会流向什么地方呢?如果采用郎咸平教授的“虚拟资金”的思路,他们会继续被动去炒楼、炒股吗?这样是否给“大小非”带来出逃的机会呢?“热钱”是否能够借机解套呢?天上的“两只秃鹰”是不是马上就会飞下来,饱餐这样的盛宴呢?

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是的,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题外话5:“热钱”留下还是离开?

2008年9月份《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向松祚团队的结论是,保守估计从2005年至今,国内市场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的热钱数量约在1.1万亿美元左右:2005年至2007年底,国家外汇储备约增加了1万亿美金,由于贸易顺差被严重高估,其中48%属于热钱,数额在5000亿美元左右;2008年的前几个月,热钱增速加快,约有2000亿美元热钱流入中国;除了正式渠道观察到的这部分资金,地下钱庄和其他渠道进入市场的热钱规模在4000亿美元左右。

而12月23日报道:10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减至1.89万亿美元以下,而这一数据在9月末还达到1.9056亿美元,二者相差超过156亿美元。如果加上10月份高达352.4亿美元的外贸顺差,粗略估计,资金流出的数额或达到500亿美元之巨。“外汇储备的减少可能就是因为外资的撤离”,江南证券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魏凤春表示,外汇储备减少往往有几种情况,一是外贸顺差减少;二是投资美国国债损失;三是外资撤离中国;四是外汇制度变化,民间外汇留存增加。目前来看,一、二、四发生的可能性都不大,最大的可能是外资撤离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中,整个世界的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正在作调整。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明年FDI将减少。据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WAIPA)预测,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将比今年减少12%-15%.这一趋势反映了可获信贷减少、资产价格下降以及资金大规模撤离的现状。(资料来源:东方早报)

楼市上面,市场观察人士“牛刀”在12月11日的BLOG中提到:据不完全统计,2006、2007两年,外资对中国房地产的投资高峰时突破2000亿美金,有的传言突破6000亿美金应该有误,但现在截止到11月底,已经不足1000亿美金,不知不觉中。FDI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外资出逃了近千亿美金。当然出逃最多的是摩根大通近80亿美金,美林近50亿美金,高盛超过100亿美金。

回顾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东亚,截至1996年底注入东亚的热钱约为5600亿美元,直到韩国爆发危机后的1998年底流出东亚的热钱约为8000亿美元,给东亚带来惨痛损失。目前中国承受的热钱流入规模已超出东亚危机前整个东亚所承受的规模,但中国GDP规模至多只有东亚危机时日韩加上东盟GDP规模的1/4。事实说明中国的资本管制难以有效地阻挡热钱的撤出,虽然中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东亚的危机,但是前景不容乐观,央行的压力与日俱增。

金融资本的“热钱”在逐步逃离,而产业资本的“热钱”或许就在蠢蠢欲动,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为此做了一个注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