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4, 2009

泡沫,猪与CPI


CPI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作者:崔宇

作家王小波有篇题为《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杂文,被中国经济学界广为引用,原因在于仅仅猪肉价格就在CPI中占据了接近10%的权重,猪价的一举一动不仅让养猪户、消费者和猪担心(如果猪价过低或许猪可以能活得长一点),更指引着中国货币政策的走向。这听起来是个笑话,但在2007-2008年中国货币紧缩政策可能真的受了特立独行的猪价的影响。

近日,猪肉和鸡蛋价格的连续上涨再次备受关注,尽管发改委迅速表态这只是季节恢复性上涨,但市场又开始担忧货币供应过多带来的通货膨胀已经来临,货币政策也许会再次“唯猪价是瞻”。

从猪价上涨到CPI显著上升、再到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收紧,并不是一个必然发生的过程。一方面,猪价上涨之所以能让CPI显著上升,主要是猪肉价格权重太高,如果降低了权重,猪价上涨就不会显著影响CPI;另一方面,即使剔除了权重设置不当带来的影响,由于CPI自身的统计缺陷以及政府可能的有意操纵,即使CPI超过了一定水平也不意味着就有通货膨胀,相反CPI降低到了一定水平也不意味着就没有通货膨胀。

胡适说过“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CPI其实也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如果中国货币政策要实行“通胀目标制”,必须要认识到CPI的统计缺陷,只有CPI统计更加实事求是,货币政策才能更加有的放矢。

CPI有许多难以解决的统计问题,同时给了政府操纵CPI的空间。比如,随着商品价格的非同步变化,消费者会减少购买价格上升较快的商品而增加购买价格上升较慢或下降的商品,但CPI统计时却还是假定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不变,这样统计出来的CPI可能会高于消费者实际支出的费用。美国劳工统计局也正是因此推出了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PCE,从而可以让通货膨胀水平显得更低一些。

再比如,CPI没有体现产品质量的变化。如果一个产品质量越来越好,那么即使价格保持不变,对于消费者来说也相当于价格下降了,因此现有CPI的统计可能又高估了。更准确衡量CPI方法应该是计算一篮子质量不变的商品的价格,美国劳工统计局也试图采用这样的方法,一般情况下这也会让通胀水平显得更低,但由于对质量的衡量比较主观,所以也招致了很多批评。

由于美国的社会福利金和所得税等都以CPI为基准进行指数化调整,所以美国政府或许有“人为”调低CPI的倾向以减少政府支出的成本。但对于中国来说,CPI的“操作手法”可能还没这么“高精尖”,主要为人诟病的是商品权重设置不合理和资源类产品价格由于政府管制而被低估。

一般说来,商品和服务的具体分类及权重上虽然不必与国际接轨,但一定要参照各国消费者实际支出情况进行不断修正。目前中国每五年调整一次CPI商品中的权重,最近的一次调整是在2006年,但从目前商品权重的设置来看,仍然比较“离谱”,比如食品类商品在CPI中约占34%左右,但不论中国城市还是农村近几年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都在大幅下降,食品在CPI的权重理应也顺势下降。

另外,把住房不算作耐用消费品而纳入投资品,以租房者的实际房租和自有住房的消费支出等来衡量居住类价格本无可厚非,但目前居住类价格在CPI的权重仅为13.2%,而且还包括了装修材料和水电燃料等价格。考虑到1998年住房市场化以来,中国居民在住房上的实际支出比重,目前的居住类权重似乎太低。

而且,中国在计算自有住房的消费支出的变动时主要以购买商品住房抵押贷款利率、物业管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的变化来表示,与市场房价的变化没有直接关联,这样导致在下调利率的背景下,自有住房的消费支出的变动还可能是负的,但这时房价往往是上涨的,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情况就是如此。

总之,由于中国CPI的统计缺陷,单纯以CPI的变动来衡量通货膨胀并不靠谱。比如,2008年初,猪肉价格达到了历史高点,这也让CPI同比增长到了8%左右的高位,但其它商品的价格上升并没有那么显著,而且中国经济当时已经受到了次贷危机的波及显露疲态,但中国央行依然将紧缩政策维持到当年6月,这也间接导致了当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尽管今年上半年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超高速增长给未来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种子,但目前来看,由于全球经济还未彻底恢复,暂时不会发生类似2007年时的输入性通胀。现在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难题不是所谓猪肉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而是实体经济层面产能过剩和资产价格泡沫的矛盾,这不是一刀切的货币政策所能解决的。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作者:王小波(1952~1997)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就我所见,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猪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我喂猪时,它已经有四五岁了,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把它当宠儿来对待,它也是我的宠儿——因为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该劁掉。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来。我总是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够了以后,才把糠对到野草里喂别的猪。其他猪看了嫉妒,一起嚷起来。这时候整个猪场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它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得都很像;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我估计它到附近的村寨里找母猪去了。我们这里也有母猪,都关在圈里,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脏又臭,它对它们不感兴趣;村寨里的母猪好看一些。它有很多精彩的事迹,但我喂猪的时间短,知道得有限,索性就不写了。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领导则痛恨它,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做“猪兄”。如前所述,这位猪兄会模仿各种声音。我想它也学过人说话,但没有学会——假如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做倾心之谈。但这不能怪它。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

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坦白地说,这不能全怪猪兄,它毕竟不是锅炉,叫起来和汽笛还有些区别,但老乡们却硬说听不出来。领导上因此开了一个会,把它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政手段——会议的精神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它担忧——因为假如专政是指绳索和杀猪刀的话,那是一点门都没有的。以前的领导也不是没试过,一百人也这不住它。狗也没用:猪兄跑起来像颗鱼雷,能把狗撞出一丈开外。谁知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总之,我在一边看着。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之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这样,拿手枪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枪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头都会被打死。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泡沫是怎样形成的?作者:Karen Blumenthal

多年来,我一直都是这些极端金融周期的学生。在20世纪80年代,我亲眼目睹了得克萨斯州的房地产泡沫和相关公司在垃圾债券泡沫中灰飞烟灭。我写过一本有关1929年崩盘的图书。最让我耻辱的事情是,在市场膨胀的高峰,我曾花50美元买了一个5美元的名为“和平”的豆豆布偶(Beanie Baby)。

在研究是什么驱动了泡沫时,我开始认为它们都是按照非常固有的模式发展的。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些,我们就可以更敏捷地做出反应并调整我们的行为。即使我们不能看到它们所带来的激动以外的东西,也有一些实实在在的教训值得投资者汲取。

肥沃土壤。最大的泡沫似乎都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大刀阔斧创新的时期发展形成的,这可能让我们更容易接受常常伴随着金融投机行为的奇特理念。上世纪20年代,汽车业开始兴起,许多家庭都通了电。1920年时,收音机还很少见,而到了1929年,每三个家庭中就有一部收音机,给数百万人带来了娱乐、音乐和新闻。在这期间,出现了两次严重的金融泡沫:1925年佛罗里达土地投资风潮和最后以崩盘告终的股市飙升。最近,我们看到了同收音机非常相仿的革命。在今天的大学生刚出生时,还没有电子邮件、互联网、能放到口袋里的手机、DVD和黑莓。以前只有在电视剧通过电视台播出时,我们才能在电视机上收看。而现在,只要我们想看就能看到,在电脑上,iPod上,甚至是手机上。在这种革命性变化之中,你可以看到人们的想像力是如何被激发,以致于相信科技类股可以无视地心引力扶摇直上,或是认为住房价格可以一直攀升,或是觉得抵押贷款可以永远不用偿还。

一拥而上。关于繁荣的第二个特症,也更明显的特征是,太多太多的人一拥而上,推动价格不断走高。最初的怀疑情绪让位于好奇,然后又升级成为某种狂热,好像你是这个星球上唯一没有参与其中的人,你最好赶紧加入这场盛宴当中。不妨看看近期鲜有报道的时尚手包泡沫。或许你想像不到,但在此次衰退降临之前,手包都是时尚装饰品中最为热门的产品。它们可能由鸵鸟、鳄鱼、水牛或是漆皮制成,饰有纽扣、拉链或是口袋。全球最美丽的名人拿着这些包,最时尚的女性对此觊觎已久。设计师给手包起了像名车一样的名字─上城(Uptown)、下城(Downtown)、玛百莉(Mulberry) Bayswater以及爱马仕柏金包(Hermes Birkin)─价格则高达数千美元。2003-2004年间,手包销售额增长了26%。在接下去的三年时间内,销售额增长较为缓慢,但价格一路走高。美国旅行用品协会(Travel Goods Association)预计,2007年手包销售额达到了90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较2001年增长了一倍。

无视警告。随着价格一路上扬到令人惊讶的高位,通常会发生两件事情:一些专家会坚称今非昔比,这次不同于以往──而基本上市场会忽视所有的警告声。随着去年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关口,一位分析师预计油价可能会达到每桶200美元。一些专家也坚持认为,房价不可能普遍下滑。研究机构Mintel在2007年发表报告称,那些对款式敏感的女性来说,手包仍然是可负担的炫耀品;与650美元的包相比,100美元或是150美元的包似乎是可以接受的,而与1,500美元的包相比则是便宜到家了。该机构预计手包销售额会在2011年底前再增长25%。但美国旅行用品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手包销售额减少了11亿美元。有关极端价格的警告常常被视为过于悲观而扔到一边,或是淹没在了每日接受到的海量信息中,导致投机行为继续。举例来讲,2005年《华尔街日报》就曾报导宽松抵押贷款标准可能存在危险,以及基于复杂金融模式的信贷衍生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可能会引发灾难。这些复杂金融模式试图预计某些借款人的违约可能性。

贪欲占了上风。在某个时候,泡沫大到了荒谬的程度,贪欲占了上风,要让这个神话继续,就必须将所有的常识置之脑后。关于豆豆布偶,我有一次跟供应商聊天时就领略过这一点。那个供应商说,很多客户都坚信,这些小小的动物布偶有一天能负担他们孩子的大学学费。(我们的“和平” 豆豆布偶没能保持住自己的价值:这个周末eBay上有数十个类似的豆豆布偶出售,而且似乎都无人问津。)在楼市上,警告信号应该就是放贷给那些无力提供任何证据表明自己有能力还款,或是无需付一毛钱首付的30年房贷,更糟糕的是,这是投资性的房产。在手包泡沫中,警告信号应当就是一些贵得离谱的手包本身。在2006年和2007年的时候,香奈尔(Chanel)和其他品牌推出了时尚透明包。这些包很快就被时尚界视为是热卖产品。不过,这些包不过就是透明塑料材质,实际上就是非常昂贵的浴帘而已。2007年的这款Hermès Birkin的鳄鱼皮手袋要卖12.9万美元。

散场后派对。泡沫的最后一个典型特症就是其本身就是生活中的一课。派对可能会很危险,但试图让派对继续进行,以及可能的散场后派对才会真正令你受伤。你永远猜不到泡沫会在何时破灭。一些泡沫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当泡沫破灭的时候,这个过程几乎总是非常迅速和剧烈。正是这个时候,那些决意让泡沫继续的人承受了最大的危险。正是科技热潮开始走软后,世通公司(WorldCom)才开始在会计操作上作假,试图提振其收益状况。当2006年至2007年星巴克(Starbucks)同店销售额开始下滑时,星巴克试图通过开设更多的门店来维持快速增长势头──此后数百家门店关闭。2008年的时候,零售商仍然对奢侈手包消费者寄于厚望。只有在泡沫破灭数月或是数年之后,我们才会知道幕后真正发生了什么。

距1929年股市崩溃3年多以后,美国参议院展开调查,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错愕的不当行为。当时大通银行(Chase National Bank)的主管一直在卖空自己银行的股票,而公开却在督促其他人买进。花旗集团(Citigroup)的前身,国家城市银行(National City Bank)的前任主管则秘密地在退休后获取巨额年薪。负责调查的参议员佩科拉(Ferdinand Pecora)表示,这些身居高位的人做出这些低劣的事情,真令人震惊。纳斯达克前董事长马多夫(Bernard Madoff)的诈骗案可能不是这轮周期唯一令人吃惊的金融丑闻。目前已经有其他规模较小的庞氏骗局被曝光了,一些公司不法行为也可能会浮出水面。

那么,这些对我们投资者意味着什么呢?在一个投机环境下,只有短线投机人士才能从中获利。就我所知,豆豆布偶最聪明的玩家是邻居家的一个小孩,他在家搜集了所有动物布偶,然后在街角出售获利。如果你想要全身而退,那就必须在价格上涨过程中撤出,不能担心错过价格见顶的时机。自巴菲特发出警告之后,所谓的美国国债泡沫已经有所缓解了,不断攀高的利率水平压低了美国国债价格。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国债价格可能会大幅下滑。在泡沫期间,买进持有的人会被甩下独自承担沉重又昂贵的包袱,短期来看的确是这样。但这正是我们为什么要长期投资的原因,所谓的长期至少是5年、10年或者20年。如果你的投资期限太短,不能把握长期时机,那么你就应该避免承担风险。从金融衰退中幸存下来的唯一途径就是坚持下去,挺过衰退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