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14, 2009

资本市场的10大风险

1、市场建设性风险

市场建设性风险主要是指市场运行机制存在着建设性的漏洞给市场运行带来的风险。

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或机制错乱必然会导致市场价格体系的错乱,市场就不可能形成一个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例如;股改前的资本市场,经常会出现齐涨齐跌的现象。就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避险工具。市场出现风险,只有清仓才能避险,所以我们的市场才会经常发生爆涨爆跌的情况。也正因为如此,当时的资本市场就根本不可能形成一个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才最终造成垃圾股飞涨,而绩优股沉寂的怪现象。

当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指数期货和做空机制的推出,将会极大的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的建设。使市场定价机制更加市场化,这样才能充分的实现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有了期指和做空机制以后,就可以通过这些做空机制来有效的避险(在客观上减少了筹码的流动性)。从而可以避免市场短期风险给投资人带来的损失,同时也可以长期享受企业的发展给股东带来的收益。

2、政策性风险

政策风险最容易理解。从宏观上看,政策信息决定了市场价格体系的定位;从微观上看,政策信息影响了市场的基本供求状态。

一个政策对市场走势具有多大程度的影响,往往决定于市场之外,即投资者对政策的理解以及市场的“羊群效应”。这是由于市场多数人的思维喜欢合群,甚至愿意被别人的思维所影响,这就会形成市场的过分“疯狂”和过分的“恐慌”,但市场的“疯狂”和“恐慌”却不一定是来自政策信息本身,而更多的是来自于人类生活的本质,即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所以说,一个新的政策也许会影响市场的估值水平,但更多的时候,它只是导致过分“疯狂”或过分“恐慌”在市场中迅速蔓延的一个理由而已。

投资行为是建立在国家经济长期走势判断的基础上的,而投机行为则是资本市场中的常态。

在分析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政策与股市的关联性有多大?

2)政策对股市投资大环境(人气)的影响有多大?即信心指数。

3)政策对哪些股票具有针对性的利好,以及政策的配套措施将会影响哪些板块?

4)政策所波及的股票群体有多大?这将决定着行情的大小,以及行情发展的时间周期。

5)现政策与后续配套措施的攻击性和主动性、被动性各是多少?是否具有持续性?

6)从长期来看,所有的政策都有时效性。如果一个政策是导致大盘上涨的主要原因的话,那么这个政策目的的实现,也就会成为大盘下跌的主要原因。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来源于市场内外两种力量都产生相同预期行为的结果。
  

在牛市中,由于投资者对未来有更好的预期,筹码资源成为稀缺品种。所以,市场中大部分的筹码都被锁定,能够流动的筹码很少。随着价格的上涨,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是赢利的。这时候,当出现利空或大部分的持仓者实现预想的赢利计划时,市场筹码的兑现要求就很强烈。而多头是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准备足够的资金,或是否愿意在这个价位上接盘,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面对极大的兑现风险,争夺市场的货币资源就成为持仓者的必然行为,而“猜平均值”的数字游戏也将就此展开。(当然,衍生产品和做空机制的对冲行为可以减少市场的流动性风险)  

在熊市中,无论是持仓者还是持币者,都对未来的价格丧失信心。市场的筹码也可能被迫锁定(套牢),少量的筹码流动就能导致价格的大幅下跌。这时候,市场的定价机制将受到挑战,循环下跌必然导致筹码的流动性骤降,并可能面临着市场基本功能丧失的风险。
  

由于筹码的流动是依靠资金来带动的。所以,市场活跃资金的减少也会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例如;上市公司融资后从市场中拿走的资金量、年关时基金的分红、财务结算等,甚至多数股票的停牌,都会影响资金的流动性并减少市场中的资金存量。所以,资金流量的降低也必然导致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出现。
  

流动性风险是相对于总流通盘和日成交量而言的。所以,大盘股的流动性风险相对于小盘股来说,要小的多。这就是为什么大盘股的骗线行为比较少,而小盘股的骗线行为随处可见的根本原因。(由于流通盘小,庄家的行为不但容易暴露,而且也比较困难。所以庄家必然充分利用价格空间和时间空间,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庄家的骗线行为也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并充分利用了小盘股流动性差的特点。)
  

自然法则总是保持竞争能够持续进行。如果狐狸吃光了所有的兔子,狐狸最终将会饿死。由于兔子在繁殖速度上具有竞争优势,使狐狸和至少一定数量的兔子可以生存下来。而自由市场中的法则和自然法则类似。所以,给别人留出一些赢利的机会和空间,实际就是在给自己留出生存的空间。

4、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股市看似是一个随机市场,但实际它是由复杂系统构建的市场。复杂系统和随机系统具有本质的区别。在随机系统中,时间并不重要,现在发生的事情并不依赖于过去,也不会影响将来。而复杂系统是随着时间不断演化的,虽然它们也难以预测,但是它们需要依据过去来理解现在,未来的可能性也取决于人们现在的选择。
  

复杂系统的构成,实际是一些看似随机的因素自发的构成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结构。这种结构呈现出多维状态,但又具有发散性质。其是由不确定性因素构建起来的,但这种结构的发展方向和结果也是向着一种不确定的方向前进的。也就是说,任何因素导致的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一致性的市场结构---利益博弈框架。由于不同的资金和参与角逐的行业不同,所以这个利益博弈是多层面的---呈多维状态。但参与者的人性弱点和心理影响,又使利益博弈的过程出现惯性或偏差----具有发散性质。所有这些不同的资金、不同的参与行业、不同的人性弱点,不同的参与时间,都构成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都有一个最终目的,就是博弈胜出。所以他们的运行过程又都是围绕着一个固有的秩序来进行的。只是由于资金、行业、人性和参与时间的不同,使这个秩序看起来没有明显的“开始”和“结束”,即这个秩序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方向感---它仍然朝着一个不确定的方向发展。所以说,复杂系统在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市场秩序的同时,也在产生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时间就是市场所有风险和机会的钥匙。时间就象影子一样时刻跟随着我们的行为,复杂系统本身再加上时间的错位影响,就会衍生出市场的不确定性。由于我们无法使时间停止,所以我们就无法彻底消除市场的不确定性。
  

股市复杂性背后所隐藏的这种秩序(由利益博弈最大化构建),实际就是由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素构成的。而不确定性因素做为市场秩序中的主要内容,它并不等同于一般的市场风险。如果说股市中的大多数风险在原则上是可以避免的话,那么不确定性风险则根本无法避免。因为它是构成股市复杂系统的主要内容,也是股市运行基本过程的一部分。确切的说,参与股市投机的行为本身,就会对市场形成不确定性风险,所以它是股市投资者必须要承受的一个基本风险。
  

既然不确定性是复杂系统的主要表现形式,我们就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作为参与市场的最基本风险,勇于面对和接受它就应该是投资者必备的基本心态。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恐惧而放大对这种风险的认识,或者由于强烈的主观意识而无视它的存在。这使我们变得不是因害怕风险而过分的恐惧,就是因自身的虚妄而过分的偏执,到头来过分恐惧和过分偏执的下场同样可悲。
  

在实际操作中,市场的不确定性是强化市场蝴蝶效应的主要动能。我们知道,蝴蝶效应主要表现在事件的“分叉现象”上。市场大行情一般都是基于一种大的主题向前发展的。而一个大主题的实现,是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来推动的。如股改主题,其又分为不同的子主题;即产品创新导致权证等衍生品种行情、股权价值市场化导致重组行情、为完善市场建设机制(期指)而实行双向扩容并导致权重股行情等。这些都是基于股改这个大的主题下,因相应配套政策而衍生出的小主题。如果在行情发展的过程中,这样的小主题出现断档,市场就可能存在蝴蝶效应的“分叉现象”。也就是说,当维持行情发展的大主题目的实现,或与其相应的小主题出现“断档”的时候,市场出现“混沌现象”的可能性就会加大。这时候,不确定性因素作为一种动能,它就会强化蝴蝶效应的“分叉现象”。此时的市场要么出现“冷场”,要么就是当前的个股炒作已经脱离原来的大主题,而脱胎换骨成为另一个所谓的“题材”。这时要检查支持大行情的政策背景,以及后续配套措施是否会合理的发展到现在的市场炒做“题材”。如果是,则市场仍会较安全。如果不是,而是由以前的主题外延(即想当然)到现在的市场主题的,那市场的蝴蝶效应必然出现。
  

一个把握“分叉现象”的有效方法是;当市场对主题行情的认识出现分歧时,市场必然形成一个放量的短线风险。而问题的关键是在短线风险过后,行情的发展主题是否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5、企业价值风险
  

投资是建立在消费能力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货币能力之上的。
  

根据筹码转换理论,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卖出筹码。如果未来没有对手盘来接货的话,无论浮动的赢利是多少,都是不成功的。所以,我们在买进筹码的时候,就面临着一个经济问题,即我们将把筹码倒卖给谁?如果未来的市场对这些筹码不能产生需求状态,那这些筹码就会成为“烫手的山芋”。
  

正如企业界所说的,“市场决定产出”。股市也一样,股市中的消费市场就是指“未来的对手盘----买盘”。如果我们能够预测到市场未来的需求旺盛,那么我们的投资就是成功的。如果市场没有消费能力,从长期来看,任何投资都将是失败的。那么,市场对筹码的消费能力从何而来呢?从根本上看,它来自于企业价值的增长能力,即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能力。如果企业具有了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来购买它的股票,其筹码自然就具有了消费市场,而你现在的投资才算是成功的。所以,把握未来“消费市场”的动向,才是决定我们投资行为的关键所在。
  

当然,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包装和炒做概念”,它同样会影响市场未来的消费能力。但是,这些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短期行为。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能力,才是奠定市场未来消费能力的基础。
  

虽然充裕的资金为市场未来的消费能力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但是,如果市场中没有可供长期投资者投资的标的品种,使其看不到未来收益的话,充裕的资金只会导致投机行为的蔓延,市场仍然无法走出爆涨爆跌的怪圈。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上市公司的生存和持续发展能力就是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础。
  

当然,企业价值的增长能力并不是唯一使资本市场具有消费能力的方式,寻找和发现新的赢利模式更是一个开发市场消费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风险7中叙述)。

6、庄家风险
  

庄家的风险主要是指其技术风险和目的风险。
  

技术风险就是主力运做的阶段导致价格走势的风险。大家都知道主力的运做有不同的阶段,即建、洗、高、出。如果你在错误的阶段做出错误的交易行为,这时出现损失就不应该抱怨庄家了。而目的风险,就是指庄家完成做盘目的给市场带来的风险。其做盘目的主要有自救解套、年度套利、题材投机、激活市场等,这些目的往往与当前的市场背景、主力的财务安排有关。在主力目的接近实现时,要随时注意风险。
  

参与市场投资的机构有很多,从资金的性质上看,市场的资金主要有5大类;即基金、券商、保险公司、游资私募和QFII。应该说,不同性质的资金其操盘手段和对风险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同时其对机会的认识和要求也是不同的。但总体特点是;社会游资和私募喜欢边锋品种;基金、券商喜欢绩优品种、保险类资金喜欢低风险的基建类品种;而QFII喜欢高成长的垄断行业品种。
  

由于不同的机构主力对资金安全系数的要求不同,使其对市场的机会和风险的认识就不同,从而在操盘手段和方式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1)游资以一个月为短线操作周期。他们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进场,一种是股价超跌或低价(极度熊市中做反弹),一种是大盘出现明显的投资热情,市场处于兴奋状态时。注意的原则是一旦有风险,要坚决斩仓止损。其操作风格是放量连续拉升,短线手法明显。2)基金和券商等常规性主力。一般以半年以上为中线操作周期。其操作与其财务周期有关,其风格主要是慢牛形态。大盘发动初期表现一般,之后才逐渐走好。3)由于保险类资金和QFII所投资的都是比较稳健的国家基建行业和具有垄断性的行业,所以其会选一只股票做长期的来回套利。其不但可以在价格波动的过程中套利,还可以享受企业的发展给股东带来的收益。
  

通过研究市场的投资主体,并分析其一贯的操盘手段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行情的节奏。而研究市场题材的大小和性质,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流板块和时间周期。
  

上述对机构的认识,理论上是如此。但在实际当中,由于我国监管制度的脆弱和不完善,“顶风玩火”的机构并不少见。所以,他们的操盘行为并不一定符合其资金性质对风险系数的要求。上述内容,仅供玩赏。

7、市场投机机会的排它性风险
  

场内或场外新投机机会的出现,将导致市场其他机会被边缘化。
  

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其他什么市场,新机会的出现,很可能意味着一个新的赢利模式的出现。而新的赢利模式必然吸引资金的流向。针对资本市场本身,由于政策背景所支持的主流旗舰板块的大面积上涨,将迅速使其他的板块个股被市场边缘化。其所兑现的资金大多会用于支持和维护主流板块行情的发展和稳定,这种现象仍然可以用“庞式理论”来解释。同样,其他市场新的投机机会的萌生,也会导致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失。
  

面对一个新的政策,我们必须要不断的深度研究和挖掘其政策细节及其发展演变,可能带来的市场机会或风险(即时间变化影响价值)。如果一个新的机会可能形成一种新的赢利模式,那就意味着市场游资将从其他机会中撤出,并集中流向这里。相对于其他机会来说,新机会的出现就意味着自身风险的加大。
  

热钱的流向和新机会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寻找市场新的利益增长点就是股市投资永远需要思考的焦点问题,也是投机的真谛。
  

你只要找到了那个输钱给你的人,你就找到了你的盈利模式。如;不同市场的外汇套利。

8、人性弱点的风险

人性中的贪婪欲望决定了股市上涨的动力,而人性中的恐惧决定了股市下跌的动力。
面对资本市场的利益诱惑,很少有人能够战胜它,似乎也不想战胜它。而面对恐惧,同样也没有人能够克服它。有趣的是,在我们的内心世界里,贪婪和恐惧同时存在。当我们的意识只看到机会的时候,其贪婪往往能够战胜恐惧。当我们的意识只看到风险的时候,我们内心世界的恐惧感将会“放大”存在的风险,而无视机会的存在。这样,当贪婪和恐惧的情绪作用于市场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看,我们的市场已经不再是受到市场基本功能支配的市场了,而是一个受到人性弱点影响的资本运做场所。就好象“通货膨胀”一样,货币追逐商品是很正常的经济行为,但如果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为什么在我们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仍会出现“过多的货币”去追逐“过少的商品”呢?显然在大多数的时候并不是市场供求机制出现了问题,而是人性的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股市投资行为实际就是在人为的制造资本市场的通胀或通缩。

由于市场是由人参与实现的,所以我们就无可避免的把人性的弱点带进到市场中来。使市场的上涨和下跌实际都来自于我们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情绪。所以,下跌就成为资本市场运行的一个自然属性。任何市场都无法拒绝其下跌的自然属性,就象我们无法拒绝人性中的弱点一样。

另外,技术图形是具有自我毁灭功能的。因为所有人都在看它,研究它,依赖它。当它的走势达到技术理论位置时,市场中就会有一种来自于图形技术的默契和共识,并会诱发市场的“依赖心理”和“羊群效应”。这使得图形和技术本身,就成为影响市场价格走势的一个“壁垒”。所以说,人为了自身的理想(创造利润)研究并创造了技术图形,但当我们利用技术和图形去实现我们的理想的时候,技术和图形反过来又在制约着我们的理想。因为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在加速实现技术图形自我毁灭的功能。

只有深刻的了解人性弱点给市场的走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才能避免人性的弱点带给我们的操作风险。

9、主观心理风险
  

由于诸多因素的不同,使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同样问题的时候,其认识、意识、行为都可能不同。正因为这些不同,所以我们每个人在看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和结果就会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仅来自于每一个人不同的知识、经验、阅历,其实它更多的来自于人性中“虚妄”的主观意识。这种“虚妄”的主观意识强化了自身的知识、经验和阅历的重要性,却无助于我们认识和发现“真理”!
  

列宁曾经说过;“在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之外,一定有一个我们所不了解的自然世界,其运行规律不会因我们的意识形态而改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发现并适应这个自然世界的规律”。
  

现实世界与我们主观心理的世界是不同的。我们的主观意识往往会使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现实世界,我们的感情也会随着所看到的有色世界而“飘动”。虽然我们可以在学习自然世界规律的同时,尽可能的调整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主观心理认识,但这还不足以抗衡因对现实世界的主观认识而给我们带来的风险。因为我们无法克服人性中的诸多弱点,而这些人性的弱点,又恰恰存在于我们的主观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
  

显然,资本市场就是一个我们所不了解的“世界”。它并不服从于我们的意志,更不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意愿而改变。更重要的是,根据索罗斯的反射理论,我们又生活在这个资本世界中,我们的行为又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并与其形成了反射状态。从而使这个世界的变化规律显得更加复杂。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在积极寻找资本世界的某种规律。但是,在我们寻找“真理”的过程中,我们的知识、经验、阅历时时刻刻影响并决定着我们的思维,而人性中的贪婪、恐惧、虚妄也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的思维状态中。生活、生命中太多的羁绊,将我们的思维和意识禁锢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阅历周围,使我们每个人在认识和分析问题时,都带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这种强烈的主观意识在我们和现实资本世界之间树立了一个屏障,使我们很难穿越它去认识真正的资本世界。而人性中的贪婪、恐惧、虚妄的弱点,又强化了这种屏障,使资本世界变得更加模糊不清,甚至有可能使资本世界离我们更远。
  

正所谓;“不识股市真面目,只源心在此身中”。
  

虽然资本市场是人类创造的一个游戏环境。但由于零和游戏规则、以及充分的竞争,使资本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人性弱点“泛滥”的平台。而人性的弱点,又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对其又了解多少呢?实际上,就象我们不能完全了解自然世界一样,也不可能真正的了解自己。所以说,资本市场仍然是独立于我们的思维意识之外的一个世界。究其原因,其更多的来自于参与者对人性弱点的无知和缺乏自制。而更多的时候,由于人性中的虚妄、甚至我们对知识、经验和阅历的偏执,使我们根本意识不到问题的所在。
  

对于任何一个投资者来说,能够战胜人性的弱点,那无疑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但即使你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也不可能摆脱人性弱点的影响。因为我们参与市场的行为本身,就是人性弱点的驱使。所以,个体的主观性永远存在。而对于市场来说,即使个体的投资者能够战胜人性的弱点,也无济于事。因为市场是受到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影响。单个的参与者根本没办法改变现实,只能顺势而为。所以,资本市场是由多种主观意识构成的,而作为一个个体参与者,我们就不能用我们的主观意识去解释资本市场。
  

既然主观性永远存在,而现实资本世界又离我们很远。那我们就应该从另一个角度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我们参与市场的目的是寻找利益空间,确切的说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利益空间。如果没有适合自己的利益空间就不参与,问题似乎很简单。所以,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知识理念和智力范围,设计一套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来代替感情和主观去做决定,从中描绘出以现有一己之力能够战胜的市场是什么样的,而不能战胜的市场即使“利润横流”,也不应该参与。其实就是给自己“量身定做”一个“盔甲”,同时告诉自己;什么样的战场你可以参与,什么样的角逐你必死无疑。如果你是一个海军士兵,就没必要参与罗马角斗场的拼杀。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江湖中人,就没资格参与“华山论剑”(开开眼界倒是可以)。所以,建立一个风控机制不仅可以很有效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战场,更重要的是它还尽可能的降低了主观心理风险带给我们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可以利用机制去约束自己的冲动行为,来对抗资本世界中的风险。而这个风控机制应该不以指数的涨跌来决定是否参与,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战胜当前的市场为参与前提。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市场是否有适合自己的利益空间(或创造利益空间),这时就与每个人的认识市场、追随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有关系了。
  

用风控体系来代替感情和主观做决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第一、适合自己利益空间的市场是什么样,很难判断。它不仅需要对市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更要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一个清醒的了解。

第二、即使发现没有适合自己的利益空间(并不代表市场没有利润空间),你就真的能够做到不参与市场投机吗?这种拒绝诱惑的自律能力你有吗?
  

谈到自律能力,不能不说到市场的诱惑。市场中有太多的诱惑,使我们很难做到“坐怀不乱”。有时候,即使我们明知道市场是错的,但市场并不会因某个人的“懵醒”而去纠正错误。相反,这种错误可能会由于惯性延伸而具有发散效应。这时候,面对市场的赚钱效应,我们人性中的贪婪往往会一次次的“拷问”我们的判断能力,而此时缺乏自律的人很有可能被心中的贪婪带进错误的市场中。

另外,当我们的知识、经验在某一次被验证有效的时候,我们会变得更加虚妄和自信。却很少有时间去考虑偶然性并不代表规律本身,也不考虑投机环境变化的重要性远比经验和技术重要的多。偶然的一次胜利也是一种诱惑,盲目的喜悦足以冲垮我们刚刚建立起来的自律意志。所以说,建立风控体系、防范主观心理影响操作行为,这并不难,难的是面对诱惑仍然坚持如此。
  

建立风控体系,不能机械的依赖于书本上的模式。这不只是因为市场的环境和赢利模式存在很大的变数,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认识市场、驾御市场的能力不同,其风控体系也应该不同。由于我们的知识是不完整的,它还无法解释市场中的很多现象。但我们仍然会对现有知识过分的偏执和依赖,这又恰恰影响并禁锢着我们思想和思维的发展空间,使我们很难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自己和市场的变化。所以,我们必须放弃对书本知识的偏执。当然,这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说我们不能把投资决定“只”建立在书本知识上。知识的重要性关键在于什么样的知识对我们认识市场更有效。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知识也要随之提纯和升华。实际上,一个良好的风控体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思想,仍然是建立在知识上的。但这种知识主要来自于我们对市场基本行为模式的正确认识、以及对市场基本运行机制的正确理念。
  

关于关于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的指导思想。
  

要建立一个对自己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首要的问题就是给自己定位;即你的风险承受系数是多少。要明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道理。如果你在这个食物链中只是一只小小鱼,那就不要参与高风险的游戏。如市场中有专门做认购新股的资金,这种定位就来源于资金的性质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我还没有看到哪个散户会长期坚持这么做,是散户的风险承受能力高吗?显然不是。
  

其次,你的头脑必须清晰,并要了解自己最应该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空虚的脑袋并不是真正的空虚,它装满垃圾,困难的是如何让空虚的脑袋接受其他新事物。如果你的思维意识中存在冲突,却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即使给你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冲突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它只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思维困惑和不解。所以,用哲学和博弈的思维去学习并掌握市场的基本运行规律,才能有效“屏蔽”垃圾信息,使头脑时刻保持清晰。在此基础上,你就会知道在行情发展的过程中,最应该关注哪些问题的变化,尤其是那些对市场的转势起到关键作用的细节因素的变化。这就要求你的关注点必须要准确。因为你的关注点将部分或全部的决定你的判断能力,直至行为。也就是说你所关注的东西必须是整个事情中最关键、最有效反映市场状态变化、并会起到主导作用的那部分。记住,在纷杂的信息世界中,要想捕捉真正有效的信息(它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是建立在正确理念和对市场基本运行规律的把握能力基础之上的,在竞争激烈的股市博弈中尤为如此。
  

第三,多研究市场行为规律,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技术和图表的研究上。在研究市场行为规律时,你的切入点要做到市场的骨髓中去。而在战胜市场时,你的切入点就要站在别人的切入点之上看待这个市场的变化。对于技术和图表,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相互冲突和混乱。但混乱并不危险,相信图表和技术所显示的某种规律才是危险的。因为所有的图表和技术对所适用环境的要求远比图表和技术本身更重要。
  

第四,其实,从开始参与股市的第一天起,你的知识结构、性格、胆识、悟性已经决定了你的收益空间。

在设计风控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胆识。超越自身控制能力和胆识的市场机会,即使再好,也应该被风控机制“屏蔽”掉。因为从事高风险的行业,一次的失败,就足以毁掉你的生活。
  

其实,投资是一种技术和技巧。它以游戏规则作为基础,并在很高的智慧和悟性中建立起来的。在很多的时候,风险和收益并不象书本上说的那样是对称的。对于一个只看到收益而无视风险的人来说,任何一个低风险的行业都意味着很大的风险。而对于一个有技术、有技巧、有控制的人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高风险,唯一需要选择的是高收益和低收益的问题。

10、个人世界观风险
  

人类虽然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并不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中。
  

权贵有权贵的思维空间和意识逻辑,其与百姓不同。富人有富人的意识空间和价值标尺,其与穷人不同。黑道有黑道的“道”,其与“白道”不同。动物有动物的交流和意识空间,其与人类不同。蚂蚁同样生活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并不了解它的精神世界,就象它不了解我们的世界一样。也许詹姆斯•邦德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但我们只能意识到他的存在,即使能够看到他,我们同样也不可能理解他的精神世界。因为我们不了解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就是说,虽然人类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但不同的精神世界将不同的人分割在不同的空间中。就象我们很难理解唐太宗在玄武门的杀戮,也不能理解诗人顾诚杀妻自杀的行为一样。不同的精神空间决定了人的阶级和层次。生活在不同空间里的人,其价值观、世界观就不可能一样。即使生活在同一个空间的人,也会由于知识、经验、阅历、思维习惯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其精神境界也会不同。
  

一个空间就是一个世界。蚂蚁的世界也就墙角那么大,再怎么开发它的智力,它也不可能了解人类的存在,更不会知道人类的生活方式。就象我们不了解UFO一样,因为我们的世界与ET的世界大不相同。
  

如果你是一个散户,你就根本不可能理解庄家的精神世界。所以,散户要想通过市场博弈战胜庄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以我所了解的资本市场中,只有一个人是真正从散户做起,并在资本市场博弈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这个人就是杰西•利沃莫尔。但理智的分析,他的成功也是建立在时代背景下的。因为当时的美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大发展时期(30年代初),市场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必然带来大的机会。同时杰西•利沃莫尔不仅在经济危机前清仓做空,而且在1932年后坚决做多。杰西•利沃莫尔利用敏锐的头脑和胆识踏准了资本市场大起大落的节奏,成就了个人理想(尽管他的死也源于此)。但是,现在的资本市场可不一样,无论是纷繁的欺诈手段、人性的诡异、利益集团之间天然的“默契”程度,还是对市场运行规律的把握以及机会博弈的复杂程度上,都已经完全超越了一个老百姓可以想象的境界。虽然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也正处于大发展时期,但如果你不能象杰西•利沃莫尔那样,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利用”(注意不是“运用”)庄家思维解读资本市场的运行轨迹,被“鱼肉”的一定是你。
  

有些游戏适合穷人玩,有些游戏适合富人玩,有些游戏适合军人玩,有些游戏适合商人玩。理智的说,资本博弈这个游戏并不适合老百姓玩。除非你真正理解了本篇中的10大风险并刻守执行,否则,你所面对的将是一个超乎你想象的风险世界。就象掉进大海里等待救援的人,你的生命只能交给大海,因为你的能力根本无法摆脱海浪的漩涡,只能依靠命运的安排。但如果你总以为自己在一个“欢乐的海洋”中嬉戏,并享受着“逐浪者”的自豪和自尊,你将永远不可能意识到“世界观风险”的厉害。
  

简单的说,如果你不能站在庄家的思维空间和价值逻辑上看待市场走势,你就永远不能真正的理解市场。如果你不能利用庄家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你就永远不可能真正的战胜市场。或许你能在这个游戏中赚到足够的生活费用,但要想发财却很难。因为王者谋“人”,将者谋“权”,商者谋“利”,百姓谋“义”。如果你只是一个士兵,你就根本无法与王者同步,所以你永远是“慢半拍”(即使庄家由于仓位巨大而行动并不迅速)。
  

唯一解决它的办法就是走进对手的精神世界。但这决不是看两本心理访谈,或与其一起工作就能够真正了解到的。它关系到你的知识构架(哲学和博弈)、价值逻辑构架、道德标尺、文化背景、财务状况、人性因素等一切有关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是否与对手在同一或更高的层面上。在此基础上,你还要具有“高屋建瓴”的思想深度,才能真正的战胜市场,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世界观风险是相对于庄家思维领域的风险。是资本市场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博弈,因文化背景和思维水平差异而产生的风险,它不同于主观心理风险。主观心理风险是指我们心中的世界,即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问题。而世界观风险则是指我的世界与对手的世界之间的差异,主要是两个境界的问题。如果说主观心理风险还可以自我调整的话,那么世界观风险在某一阶段内就根本不可能避免,而这一阶段却是用人生来记录里程的。因为我们的精神和意识空间决定了我们的眼界和思维水平,而思维水平抑制了我们大脑的可想象空间。如果你的对手(庄家)的精神空间远在你之上,那么当你深陷风险之中的时候,不但无能为力,甚至是根本就不自知。因为你所参与的这个游戏,其运做手法和过程本身就已经超越了你的能力和智商范畴,所以你根本无法克服一个超越了“你的精神世界”的风险。
  

简言之,你的世界越狭窄,你的世界观风险就会越大。
  
其实,在10大风险中,单个的风险对于市场趋势的影响还不是最大的,同时也往往并不独立存在于市场中。而真实的市场可能会集中最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风险,使以上所阐述的各种风险交织在一起,并最终形成市场风险的一个网络。哪怕有两个风险交织在一起出现在市场中,对于任何一个市场都是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也可能是机会,但只有真正的股市高手中的高手才能了解和把握),尤其是在市场“羊群效应”的影响下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