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医疗改革法案,一位朋友发出了感叹:不妙!美国医改方案在众议院通过了!我们大概可以猜测在Mr. Obama总统的To Do List里面,医改排名第一,压制中国提升汇率排名第二,现在看来,他基本可以全副精力的折腾中国了。人民币升值Vs贸易战争,中国的选择可能是后者,至少可以造成国内同情,同仇敌忾。
我简要的看法(略有修改):1,首要问题是就业和选票,中国问题不是No.1,不过呢,我们都知道柿子检软的捏,中国比较软,属于看上去肥肥的,摸起来肉肉的,这个选择是比较正常的。2,选择后者,从后清开国以来,在我的记忆中间,也就是说说反对美帝,目的是以他作为奋斗的方向。太远的事情,我们不提,2005年的事情不远吧!
前面基本谈过了,那么下面多说几句什么呢?我就随便说说,大家智者见智。
为什么实行官方结汇制度?改革开放初期,一方面需要西方国家的技术、设备,另一方面需要安排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出国考察,看看所谓的西方国家是如何的,这样有利于在全党、全国干部中间达成改革开放的共识。那些东西都是需要用美元、英镑、日元、马克等来购买,或者黄金也可以,因为他们都不认为RMB是硬通货。当年出国人员缺钱的窘境,从后来的回忆录和口耳相传中,可见一斑。所以“出口创汇”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关注点,所以“创汇”后的汇收归政府统一调配,在企业产权国有化,政府化的时代,政府拥有支配权是逻辑一贯的。时光流逝,一方面随着集体企业,红帽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出现,产权出现分化,另一方面外汇由“逆差”成为“顺差”,并且逐步增加的时候,基本上开始“不差钱”。为什么还继续采取这样的结汇制度?虽然有些方面出现一定的弹性,比如企业的留存,个人拥有外汇…
原因主要不仅仅在于控制,而更重要在于收取“铸币税”,否则采取出口退税的办法去支持、补贴出口企业,外贸企业。政府作了大量的工作,而没有税收,还是葛优说的好:“这地主家也没余粮啊!”简化的案例来看,一家3来1补类企业从美国进口60万美元的原材料,通过加工后出口到美国100万美元的货物,利润40万美元,在1:8的汇率下,折合320万RMB。通过上述循环,政府/中央银行手中出现了40万美元的资产,320万RMB的负债,该企业手中出现320万RMB的毛利。下面开始玩花样,1)为什么是按照40万美元来对应RMB,不厚道的按照100万美元来对应RMB,可以不?可以的,因为这事也就你说了算。2)这320万RMB和大家日常看到的RMB一样吗?不一样的,这个叫“高能货币”,是央行发出来的,然后在商业银行里面这么一转,我算下,变为4000万RMB,这个4000万RMB,就是大家日常看到的RMB。为什么从320到4000扩大了12.5倍呢?因为12.5是8%的倒数,而8%是《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金率。当然这个中间也有一定的变通,我们不是常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其实,银行家的智慧也是无穷的。央行和商业银行原本就是一家,虽然后来分家了,还是一个爹,他爹姓“国”, 不过一个是嫡出,其他几个是庶出,有句歌词叫“生死不离,血脉相连”,我觉得形容他们的关系还是比较贴切的。3)几个庶出的儿子在他爹的口号下,出了不少力,干得挺卖力的,虽然夹带私货。现在不仅要分家单过,还要喝洋酒, 骑洋马,泡洋妞,开洋荤…8%是满足不了,找到他爹。他爹心疼,手心手背都是肉,就说:那个他大哥,还有掌柜的,咋家不是还有美元吧,划到这几个小兔崽子帐上吧。这样前面那个40万美元又被魔术般的对应了320万RMB,接下来又变为4000万RMB。
哇!货币多了,不是要通货膨胀吗?米面菜油不都要上涨吗?这日子没法过了,童养媳准备不干了。这和汇率有什么关系?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再下回分解。
前面谈了结汇制度,为计算方便采用1:8的汇率,但是汇率究竟是什么决定的呢?多少是合理的呢?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主要由发行量决定;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因素比较多,简单而言,对于加拿大元,主要是市场决定的。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基本可以认为多少都是合理的。下图是最近5年加拿大元对美元的汇率。

那么RMB对美元的汇率呢?下图是1949年至今,美元对RMB汇率,标题有点小错,从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内,可以看得更清楚。

最近RMB会升值吗?升不升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RMB升不升值,基本属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的事情,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们的高瞻远瞩,英明神武,文韬武略,可以认定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人民银行只需要继续坚定不移的执行就一定可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无论是奥巴马还是本拉登都是不可以指手画脚的,借用温家宝总理在英国说的话,这样的卑鄙伎俩是阻止不了中国政府的。
升不升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这个问题好大,还是结合前面的那个小尾巴--通胀,缩小范围来谈谈。还是简单的把物品/通货,分为资产属性类和非资产属性类来看,主要讨论资产属性类通货。持有“RMB应该升值”的钱就应该流入,购买RMB资产,今天升不升关系不太大,明天升就出手赚钱。持有“RMB不应该升值”的钱就应该流出,购买美元资产,明天升不升关系不太大,今天流出购买就赚钱。结论就是:如果RMB市场/黑市认为该升值而没有升值,市场的调整办法就是购买RMB资产,然后RMB计价的资产升值。这就是“热钱”的逻辑。
最后说一下,所谓的3月中国出现贸易逆差,那么RMB的升值就缺乏依据,用这个事实来驳斥顺差需要货币升值而平衡贸易是可以说说的,但是也就是说说而已。下图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的从1970年来各个国家的出口情况,作为结束。想起前一篇博文里面谈到,作为现有国际贸易体系的最大既得利益者,却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同志还需努力啊!
